1月2日,宜賓學院固態發酵資源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姚秀洪博士在《Science》子刊《Science Signaling》(《科學信號》)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ATAF1和HY5協同轉錄調控促進光誘導的擬南芥子葉打開》(Cooperativ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ATAF1 and HY5 promotes light-induced cotyledon open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科學信號》創刊于2008年,是中科院1區TOP期刊,發表關于揭示生物學過程的基本機制的研究,是生命信號傳遞科研領域的國際頂級刊物。

該論文對遠紅光促進雙子葉植物子葉打開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植物體進化出特定的光受體來精確調控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其中,光敏色素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著重要意義。黑暗下生長的幼苗接受光照后,活化的遠紅光受體光敏色素A(phyA)觸發植物體內數千個基因的轉錄變化,從而調控植物的光形態建成。該論文報道了phyA信號操縱該過程的相關分子機制研究成果,鑒定出NAC家族轉錄因子ATAF1是受phyA信號特異激活的一個新的組分,在遠紅光信號誘導的去黃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轉錄因子ATAF1在光下的積累依賴于遠紅光受體phyA的轉錄激活,phyA與轉錄因子形成的復合體直接結合ATAF1的啟動子進行轉錄激活,促進ATAF1蛋白的積累。積累的ATAF1與光形態建成的核心調控因子HY5發生蛋白質相互作用,協同抑制子葉閉合基因表達,促進黃化幼苗子葉光下打開。該研究鑒定出一個具有時空特異性的去黃化效應因子,闡釋了phyA信號調節子葉打開的轉錄調控機制,揭秘了這一對植物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的、復雜而精細的生命過程。
近年來,宜賓學院實施人才強校、科研興校戰略,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緊緊圍繞地方需求建專業,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圍繞學科發展建設師資隊伍,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固態發酵資源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聚焦白酒、腌漬蔬菜、調味品、釀酒專用糧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打造一支團結、進取、開拓、創新的科研團隊。該論文是實驗室科研團隊建設的階段性成果,是實驗室科研人員追求卓越、勇攀科學高峰的決心和信心的縮影。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signal.adf7318
(供稿/尹禮國 姚秀洪 審核/張超 終審/張利 編輯/王穎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