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探索校際合作、產學研協同育人新模式,2025年4月,宜賓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的聯合研究生調研團隊,在校地合作處、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教師的帶領下,先后在我校臨港校區、宜賓多家國有企業及三江新區、高新區的政企部門,圍繞《零碳園區與零碳工廠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方案》和《宜賓支柱型企業ESG體系對市場價值的影響和建議》兩大課題開展深度調研咨詢,以專業知識服務實體經濟綠色轉型,并圍繞零碳此展開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理論實踐交融 激蕩思想火花
系列活動第一場,我方邀請到清華大學博士、筠連縣縣委書記謝曉丹,圍繞“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筠連實踐”主題為大家舉辦一場講座。團隊師生代表積極參與講座,共話鄉村振興與區域發展新動能。講座中,謝曉丹以筠連縣的實踐發展為主線,結合筠連縣近年來的新質生產力創新的實際案例,系統闡釋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破局之道,帶給大家了一堂生動的縣域治理實踐課。

跨校協同創新 實踐驅動育人
調研團隊赴宜賓紙業、天原集團、絲麗雅集團、四川時代、五糧液集團開展《宜賓支柱型企業ESG體系對市場價值的影響和建議》的主題調研活動。本次調研是兩校聯合培養機制的重要實踐,由中國人民大學碳經濟專業的研究生與宜賓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同學,在兩校教師共同組建的跨學科團隊帶領下,結合企業在零碳技術應用、ESG管理體系構建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實地考察、數據采集與對策研究。


校政企多方聯動 共謀低碳發展
調研期間,團隊還與三江新區、高新區地方政府展開座談,針對區域產業低碳轉型路徑提出建議。在三江新區管委會,團隊參觀了近年來三江新區的發展情況,了解入駐三江新區的優秀頭部企業。在區發展和政策研究局局長廖陳的帶領下,團隊與區科技局、區城鄉發展局、區工業服務業局等部門展開了座談探討。政府部門從建設清潔能源、深耕一藍一綠產業、交通全域電動化、培育低碳領軍企業、打造零碳細胞、數字賦能“碳大腦”迭代升級等方面,詳細介紹了三江新區在打造近零碳園區中的豐富成果。團隊與政府方就鋰電能源的挑戰、電池出海存在的壁壘、標準體系不受國外認可等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與探討。


瞄準雙碳目標,零碳園區設計落地“方法論”
中國人民大學、宜賓學院組織了一場結項答辯,會上《宜賓支柱型企業ESG體系對市場價值的影響和建議》《零碳園區與零碳工廠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方案》兩項課題成果正式發布,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宜賓學院、長江上游經濟帶等機構的數位權威專家參與評審,兩校眾多師生參會。作為川南經濟重鎮,宜賓市近年來依托白酒、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支柱產業加速ESG轉型。報告《宜賓支柱型企業ESG體系對市場價值的影響和建議》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管學院牽頭匯報,通過分析五糧液、天原集團、絲麗雅、四川時代等龍頭企業近年來的ESG實踐數據,構建“ESG動態評價模型”。《零碳園區與零碳工廠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方案》則聚焦實體產業綠色升級,課題組以宜賓三江新區、高新區為樣本,提出零碳園區架構思路,獲得參會師生一致好評。

構建育人新范式 培育復合型人才
本次中國人民大學和宜賓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的調研實踐,實現了多項突破,一是打破校際壁壘組建交叉學科團隊,二是將論文寫在車間與園區,三是建立問題發現-理論建模-方案輸出的閉環培養鏈。


本次調研成果將形成專項報告提交相關部門,部分創新建議也將納入地方政府低碳、零碳發展行動計劃。兩校計劃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在更多學科領域、更多發展領域展開合作,持續推動校際合作向縱深發展。
(供稿/陳皓 審核/徐洲 終審/王穎 制作/余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