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川渝地區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研討會在四川師范大學(成龍校區)成功舉行。本次研討會旨在加強川渝地區高校生物科學專業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新時代背景下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新路徑,以適應社會對高質量生物科學人才的需求。四川師范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等多所高校的領導和專家、生物科學教師及專業建設相關研究人員等參加本次會議。我校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部長朱文優帶領生物科學專業教師一行6人參加會議。

會上,多位知名專家、教師分享了各自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西南大學吳能表教授以“迎接時代挑戰、深化教育改革”為題強調了教育者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擔當與使命,提出了“學、思、行、表”四位一體的教學改革思想,并強調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突出能力培養。四川師范大學陳勁松教授則分享了“加強創新思維訓練,助力一流課程建設”的經驗,強調了一流課程建設對于生物科學專業發展的重要性。除了主題報告,研討會還設置了討論環節,參會教師圍繞“生物科學專業實驗實踐教學經驗交流”“一流課程建設經驗分享”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我校生物科學專業教師劉春秀以“多元發展、協同共育,自然教育融入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為題,做主題報告,主要從專業建設背景、路徑和成效3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機融入自然教育,幫助學科多元發展。報告提出“多元發展、協同共育”的教育理念,以植物學、動物學等專業核心課程為支撐,以自然教育微專業為課程補充,借助香料植物開發與利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與生物多樣性科普基地的優勢,為生物科學專業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機會。其次,以第二課堂為抓手,將學生競賽、大創項目、專家講座等有機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促進學生多元發展。此外,自然科普教育作為一種強調觀察、體驗和實踐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生物科學知識,提高其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同時,自然教育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其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本次研討會中,各位教師積極參與,通過深入交流和熱烈討論,顯著地加深了對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認識。大家圍繞如何更好地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生物科學專業人才這一核心議題,分享了自己在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心得和體會。通過互相學習、借鑒,每位教師都收獲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為未來的生物科學專業教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會后,朱文優強調了生物科學專業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生物科學專業內涵建設的重要性。他認為,內涵建設是提升專業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所在,需要注重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等多個方面的全面提升。他呼吁各位教師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培養更多優秀的生物科學專業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供稿/郭愛霞 審核/郭鵬 終審/梁麗莎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