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文學交流與合作,豐富文學創作內涵,12月18日,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和宜賓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五糧液· 2024中國作家贊酒都”作家座談交流會在宜賓學院A區碩勛樓105成功舉行。宜賓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陳光宇,宜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王如淵,宜賓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局長張春林,宜賓學院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世海,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高正偉,以及宜賓市作家協會主席楊角,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李元勝,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花》主編李大勇(李寂蕩),哈爾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詩林》主編安海茵,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青海湖》主編郭建強(李羌),《南風》主編冉正萬,《滇池》副主編胡興尚,《邊疆文學》編輯雷杰龍,《三峽文學》主編余慶(毛子),《四川文學》編輯劉勇(羌人六)等10位作家參加了座談會,文新學院師生代表參與交流。

王如淵代表學校致歡迎詞,對學校發展的歷史沿革、學術成就和校園文化特色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學校始終致力于推動文學創作和文化交流活動,希望通過此次座談會,進一步促進文學創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座談會上,李元勝分享了與五糧液之間的溫馨故事,感慨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以及宜賓作為“酒都”的獨特魅力。李大勇則以酒為媒,表達了對宜賓的深刻印象。他鼓勵大學生要重視創意寫作,注重細節刻畫,不斷學習經典,讓作品煥發出生動的生命力。安海茵表達了對趙一曼英雄事跡的深深敬意,認為宜賓不僅有著深厚的酒文化,更蘊含著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歷史底蘊。胡興尚詳細講解了《滇池》雜志與四川的深厚淵源,回憶了曾經的策劃經歷,生動闡釋了長江在文學表達中的鮮活生命力。雷杰龍結合文學作品,強調了文學語言具有超越山川的力量,它凝聚著人內心最深刻、真摯的感受。余慶則以宜賓的酒和水為例,指出讀詩寫詩是一場充滿愛與美的精神之旅,絕非兒戲。劉勇介紹了《四川文學》,認為感悟文學創作的過程不僅是在塑造文學作品,也重塑著自身的精神境界與氣質內涵。冉正萬也借此機會,誠摯邀請各位作家向《南風》雜志社投稿,希望與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推動中國文學的繁榮發展。


在互動環節中,文新學院師生積極參與,大家都談到了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余慶認為,在寫作之前要學會閱讀,做好選擇性精讀,將自己的身份轉為生產性閱讀,讀懂背后的規律,堅持真善美才能更好地進行創作。

此次作家座談交流會是一次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為宜賓地方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多路徑,也為作家們提供了新的創作靈感。同時,作家們的精彩分享和創作案例,激發了學院師生的創作熱情,為我院提升師生文學素養,開展富有成效的文學創作指導,培養更多文學創作愛好者和未來的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此外,由學校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和宜賓市作家協會主辦的“五糧液·2024中國作家贊酒都”文學創作講座同日在宜賓學院A區碩勛樓A201舉行。本次活動邀請了作家、詩人、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外聘教授王震海擔任主講人,開展了題為《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核心》的專題講座。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兩百余名師生和宜賓的作家代表聽取了講座。
(供稿/董艷 攝影/羅立 周夢琪 審核/高正偉 終審/陳銳杰 編輯/王穎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