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2025年度川南地區高等學校日語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在宜賓學院臨港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分委會、教育部日語專業虛擬教研室、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日語與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研究委員會(原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西南分會聯合主辦,宜賓學院外國語學院、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承辦。
論壇以“共創新?同發展——推動川南地區高校日語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日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路徑,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日語專業發展的前景與未來深入交流思想,分享經驗,探索創新,會議采用開幕式、主旨報告、專題報告、交流互動等環節進行。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等專家學者,青年師生近200余人參加。
會議強調,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外語學科應迅速適應并積極變革,著力聚焦人工智能思維,對傳統教育教學與前沿科技的融合路徑進行探索,共商共議日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進而推動川南地區高校日語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主旨報告環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陳多友教授帶來了題為《日本近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的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為日本近現代文學研究提供了多維度、深層次的方法論視角,對日本近現代文學的歷史脈絡進行了宏觀勾勒,詳細闡述了文本分析法、歷史文化研究法、比較研究法以及文學倫理學批評等研究方法,并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進行闡釋,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框架及可行的實踐指導。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曉輝教授以《AI與大數據如何賦能外語學科建設》為題作了主旨報告。她指出,在數字化轉型與新文科建設的雙重驅動下,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技術正深刻重塑外語學科的發展路徑。報告探討了 AI 與大數據如何賦能外語學科的建設,并嘗試提出了轉型的實踐框架,為外語學科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創新日語學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啟迪。

專題報告會上,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李海振副教授作了《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日語課程組建設》的專題報告。他指出,探索高校日語課程數字化建設的理念和路徑,對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以西南交通大學日語高水平育人課程為例,探討了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數字化研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新方法,為高校日語課程組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四川輕化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博士研究生陳強副教授帶來了《新時代高校日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 以主導力量、框架支撐、對象延伸為視角》的專題報告。他指出,近年來高校日語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對全面推進日語課程思政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推進新時代高校日語課程思政建設,最大限度發揮課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指導高校師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
吳宦熙作了題為《知識圖譜賦能微專業實踐與“日語 + X”復合型人才培養路徑探索》的專題報告。他針對地方高校非日語專業學生在涉日業務場景中存在的“專業能力過硬但日語應用不足”的能力斷層,以及日語專業傳統“語言技能型”培養模式導致的畢業生對口就業難這一雙向困境,提出了構建了由“六維模型 + 四維微課程群”組成的專業知識圖譜驅動型 AI-BOPPPS 智慧教學模式,探索“日語 + X”復合型人才培養新范式,為破解日語人才培養中的現實問題提供了創新性思路與方法論支撐。

本次論壇的順利召開為川南地區高校的日語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有助于推動外語學科在強國建設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下一步,宜賓學院外國語學院將持續堅持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增強日語專業內涵建設,助力創新型應用外語人才的培養。
(供稿/王夢如 審核/林順虎 終審/王穎 制作/余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