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吳鵬被選派到筠連縣豐樂鄉卜好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從此以后,進山的路多了一個年輕的身影,卜好村多了一位越來越受歡迎的年輕書記。卜好村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接受這項任務,吳鵬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為切實做好在卜好村掛職期間的各項工作,他始終踐行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宗旨,堅決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團結帶領村“兩委”干部和工作隊員,以真抓實干的作風贏得村民信任,用真情奉獻與群眾打成一片,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強化基層黨建,做緊跟黨走的忠誠人。作為卜好村的“擎旗手”,吳鵬認真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圍繞干部作風提升要求,抓好村兩委干部的政治學習。駐村以來,吳鵬帶領卜好村開展“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專題學習教育活動,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等文件,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同時,在黨建工作中始終堅持學做結合,邊學邊做,邊做邊改,做到知行合一。如積極對接宜賓學院青馬工程的學生,開展“慰問關愛村上老黨員”、聽“村上黨員代表講農村變遷史”等特色黨建活動,充分發揮村黨員同志的帶頭作用。在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在疫情防控、防汛防火等重大任務中,吳鵬始終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誠心誠意解民憂,助力村民新米外銷 。在村里入戶走訪中,吳鵬了解到當地的土壤很適合種植大米,而且都是老百姓在海拔1000多米的田地里自種自食,使用農家土家肥培育,純天然無污染。產出的大米顆粒飽滿、色澤均勻、營養豐富、味道香甜,他便打定主意助力村民新米外銷,以解決村民今年水稻豐收新米存量較大的實際困難。他開始在朋友圈廣泛宣傳,請領導、同事和朋友幫忙。先是自費聯系廣告公司設計新米包裝袋,后又爭取到了學校團委的大力支持。村民只需要把新米送到村委,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這比起往年自己把新米背到集市上去賣,或者便宜賣給收糧大戶,要省勁多了,價格也高了不少, 村民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實惠。在宜賓學院教職工和社會各界幫助下,他已經幫助村民銷售新米近30000余斤,幫群眾增收近15萬多元。村民們紛紛點贊:這個年輕的第一書記,是來給我們辦實事的!
播撒法治種子,助力鄉村振興。吳鵬本身是一名法學生,在掛職期間不忘發揮專業優勢,多次開展送法下鄉活動,發放了“有形的法律常識”—法律宣傳手冊4部1000余冊,也帶去了“無形的法律服務”—法律咨詢。通過設置法律咨詢臺、發放手冊等形式解決村民關心的農村宅基地、借款糾紛、勞務用工等問題,讓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營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為夯實鄉村治理發揮作用。吳鵬表示,聯合學院團委組織多次送法下鄉活動一方面讓青年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另一方面也是號召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激情的大學生加入到基層工作中來,讓青年學生在服務中長知識,在實踐中長才干,用自己的雙手助力鄉村振興。

“駐村三年,卜好村已是第二故鄉,那山、那水、那人,時常牽掛。”離開后的他時常說到。今年暑假,在校團委的大力支持下,這位始終放不下卜好村的第一書記吳鵬以帶隊老師的身份,和一群大學生“三下鄉”隊伍回到了卜好村。在吳鵬的帶領下,團隊在筠連縣豐樂鄉開展了為期14天的基層社會實踐服務,圍繞作業輔導、興趣拓展、普法及安全教育等內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當地的孩子們打造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暑期夏令營。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為實現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更為可喜的是,與“筠”同行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入選2024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國重點團隊。
駐村工作雖然已經畫上句號,但是吳鵬堅信,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接續奮斗下,卜好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脫貧攻堅成果將進一步穩妥鞏固。回到工作崗位的他也將始終踐行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幫助學生扣好大學時期的“人生扣子”,與學生們一起追求夢想,書寫人生共同的精彩華章。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將鄉村振興工作與學校人才培養密切結合,構建鄉村振興共同體,是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通過吳鵬等一大批踐行者的努力,學校與鄉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生們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和成長,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供稿/新聞中心綜合 終審/張青 編輯/幸雁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