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彤 王穎 圖片由宜賓學院提供
“茶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一語道出茶的意蘊。
宜賓作為四川省乃至全國的重要茶葉產區,近年來承辦過茶業方面多項重大賽事。9月26日,2024年第六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工(精制)技能競賽決賽在宜賓學院開幕。為助推宜賓市茶產業發展,宜賓學院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川茶學院照片
2014年,宜賓學院聯合四川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茶集團”),在整合茶學、食品科學等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共建川茶學院,這是宜賓學院全面轉型發展和服務茶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開啟了宜賓市本科院校產教融合發展的先河。
2022年,宜賓學院川茶學院被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批準為四川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
近年來,學校對標四川省建設“現代茶產業強省”目標、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新農科”和“新工科”建設要求,堅持“依托產業辦專業,人才校企共培育”,大力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工作,培養適應現代茶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人才,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專業建設對接茶產業需求。學校面向茶業全產業鏈,依托學校核心專業,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形成與茶業發展相適應的“茶業+”專業集群。茶學專業是學校重點發展專業,也是四川省轉型發展試點專業。
平臺建設支撐應用人才培養。學校著力打造教育教學共同體,構建課程教學、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科研成果和質量監控五種資源,實驗教學、科研創新、校外實訓及能力檢驗四個平臺,“項目”驅動“基礎-綜合-創新”遞進的應用創新能力訓練系統及“3+1”與“交互式”聯合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實基礎、強實踐、能創新”的人才培養特色。與川茶集團等50余個合作單位,聯合共建“學術研究-工程應用-文化傳播-實踐訓練”一體化的教學科研平臺,其中省級平臺6個,為培養茶產業高素質應用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茶藝表演
課程建設深度推進產教融合。為實現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學校積極開發校企合作課程,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教材編制和課程建設。設計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和結構;合作編寫專業教材(講義),將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推動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生產流程、項目開發等產業需求科學對接;共同開發特色課程資源。參照企業環境、生產流程、企業管理等開發和共建虛擬仿真實踐教學項目,還原企業生產真實場景;在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的知識、技術、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對典型教學案例資源收集整理,建設案例資源庫,實現資源的共享,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近年來,校企合作開發了50門課程,其中省級課程11門。
校企協同建強師資隊伍。學校通過內培外引、鏈式培養以及校企共育等多種措施,引進領軍人才,培養專業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干人才,建成了一支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現有國家級、省市人才20余人次。
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學校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茶產業發展。圍繞川茶產業關鍵薄弱環節,開展科研項目近50項,制訂《精制川茶 川紅工夫紅茶》等省級標準5部、團體標準4部。高質量完成2020、2021、2023年四川省茶產業系統培訓。承擔農業農村部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項目等,在全省范圍開展高端川紅工夫紅茶加工技術等技術服務工作。
應用人才培養質量高。近三年,該專業學生立項省級以上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9項,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283項,發表論文68篇,授權專利22項。學生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等市級以上稱號64人次,研究生考取率為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