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11時50分許,筠連縣沐愛鎮金坪村突發山體滑坡災害。災情發生后,宜賓學院學子作為志愿者參與到救援現場后勤工作中。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22級4班的饒澄澄同學就是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

“從2月8日到現在,我看到了許多來自不同年齡段的志愿者,也有來自我們宜賓學院的同學們。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工作,每個人都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饒澄澄回憶道。災害發生后,她第一時間與妹妹報名參加志愿服務,被分配到安置點寢室服務工作,負責物資搬運和床鋪整理、關注受災群眾的情緒。
在這場救援行動中,像饒澄澄這樣的宜賓學院學子還有不少。農林與食品工程學部的應忠良、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廖文杰、數理學院的胡筱笙、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的張訊等同學都積極參與其中,他們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志愿工作充滿挑戰。2月8日晚上,饒澄澄和妹妹在安置點值守通宵,2月9日清晨回家短暫休息了2小時后,又返回安置點。雖然辛苦,但志愿者們無怨無悔,在付出中收獲感動,見證團結的力量。
“看到一線救援人員和消防官兵爭分奪秒地搜救,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饒澄澄說。當地村民自發組織為前線送餐,各方力量匯聚成強大的救援合力。“不啻微芒,造炬成陽”,正是這些看似微小的力量,為災區群眾驅散了陰霾,帶來了希望。

在安置點,饒澄澄重點參與照顧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我想多給這些孩子一些溫暖和關懷,讓他們在安置點不會感到孤單和無聊。”她和志愿者們不僅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更給予了災區群眾寶貴的精神慰藉。

截至發稿時,救援工作仍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中,宜賓學院學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災難之下有大愛的真諦,正如大家所期盼——眾志成城努力之下,定能共渡難關。
(供稿/學生記者 劉思語 黃羽彤 供圖/饒澄澄 張超 視頻素材/宜賓學院志愿者 筠連縣團縣委志愿者 終審/張青 編輯/王穎 制作/余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