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賓學院考察調研,察看畢業生創新創業代表作品展示,了解學校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并對同學們說:“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熱愛勞動,腳踏實地,在實踐中一步步成長起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工作彼此互為聯系、互相促進,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標。為了確保學生適應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要推動思政教育融入就業工作,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運用思政教育理念,端正學生就業觀念。高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大學生就業的全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用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影響青年學子就業的價值觀和勞動觀。一是樹立科學的就業勞動觀。思政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運用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培養青年學子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幫助其辨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潮,自覺摒棄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樹立“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的勞動觀念。二是培養正確的就業價值觀。高校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當前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積極開展形勢教育,確保大學生正確了解時代的發展趨勢,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理性作出選擇,自覺主動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就業創業,堅定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奉獻的價值理念。
挖掘思政教育資源,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思政教育的開展貫穿于就業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的各個環節,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資源,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一是鍛造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政教育的過程要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做好職業規劃,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確立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目標方向。二是增強實踐創新能力。思政教師要主動參與學生社會實踐以及創新創業的指導,指導學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實踐創新能力。三是培養自主創業能力。高校要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時性,使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創新創業的必要性,同時實現創業教育實踐性和體驗性的結合,豐富大學生的創業體驗,幫助其樹立堅定的創業信念和積極的創業心態
拓寬思政教育局面,形成協同育人效應。一是加強隊伍建設,實現全員育人。高校要著力打造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師資團隊,定期開展理論培養和就業指導。此外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構建校外就業導師庫,強化校外專家在學生社會實踐、創業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形成全員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二是分階段推進,促進全過程育人。思政教育融入就業工作中要注重把握不同階段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指導,以生為本,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三是利用多樣化載體,實現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融入就業工作,要注重運用多樣化的載體,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對于參與就業指導的興趣,保證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供稿:袁興(宜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