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宜賓學院時對同學們說: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熱愛勞動,腳踏實地,在實踐中一步步成長起來。他勉勵同學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新時代要大力弘揚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勞動精神,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要求,也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舉措。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增強學生將學科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自覺意識,激勵學生把報效祖國、服務社會作為價值追求,把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作為行動指南,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構建“知識與勞動齊頭并進”勞育模式。“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重要內涵,也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遵循。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把培育勞動精神貫穿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將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導相結合,制定專門化、系統化、體系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通過深入開展各類創造性的勞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知、認同、內化勞動價值,培養勤奮踏實、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情感。另一方面,高校要落實勞動教育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向同行、同頻共振,要優化學校教育各環節、各要素的資源組合,充分調動校內外育人資源,通過政府、高校、企業、行業等不同育人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構建育人共同體,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知行合一的勞育環境。
要厚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勞動情懷。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在開展勞動實踐中容易出現“眼高手低”的現象。高校教師一方面要幫助青年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要把勞動文化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強調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優秀品質;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勞動,心悅誠服地認同勞動,遵紀守法地誠實勞動,真抓實干地辛勤勞動。另一方面要鼓勵青年人在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時要從實際出發,無論從事哪種職業勞動,都要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從基礎做起,從基層做起,不要一味追求身份表面的光鮮亮麗,而忽略了成功背后的汗水與辛勞,任何一份平凡的崗位都能干出不平凡的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我們既要有乘風破浪的實踐勇氣,也要有披荊斬棘的勞動作風;既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也要有勤勉奮發的勞動品質,讓勞動精神在實踐工作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供稿:張青(宜賓學院黨委統戰部統戰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