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不僅僅是青年們喊出的青春誓言,更是青年們對黨許下的莊嚴承諾。何以強國,必先自強。
26歲研究生畢業到宜賓學院,27歲就到筠連豐樂鄉卜好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基層工作就是錘煉本領的最好機會。經過兩年的磨煉,相比于駐村初期的茫然,回到原工作崗位的自己多了堅定與執著,更加明確了自己職責和使命,更加理解了‘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這句話深層次的含義。”
這位充滿朝氣的青年教師叫吳鵬,他是宜賓學院團委志愿實踐科干事,扎根基層兩年半助力鄉村振興。獲得四川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宜賓市優秀團干部,宜賓市禁毒先進個人,成都大運會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剛就任駐村第一書記時,在村里入戶走訪中,吳鵬了解到當地的土壤很適合種植大米,產出的大米顆粒飽滿、色澤均勻、營養豐富且味道香,而且卜好村的大米都是村民在海拔1000多米的田地里自種自食的,使用農家土家肥培育,純天然無污染。這么優質又生態的綠色產品卻因為缺乏宣傳銷售渠道單一,熟悉互聯網的他開始幫助村民們在朋友圈廣泛宣傳,還集眾人之力請自己單位的領導、同事和朋友幫忙宣傳。他還自費請廣告公司設計新米包裝袋,又爭取到了學校團委的大力支持。通過吳鵬的多方位宣傳,村民們只需要把新米送到村委會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了。“這比起往年自己把新米背到集市上去賣,或者便宜賣給收糧大戶,要省勁多了,價格也高了不少,我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村民們樂呵呵地說。據悉,在宜賓學院教職工和社會各界幫助下,他已經幫助村民銷售新米近30000余斤,幫群眾增收近15萬余元。
除了為村民帶來切切實實的物質收入,吳鵬作為一名法學專業背景的教師,還將寶貴的法治精神傳播到了卜樂村。在掛職期間,他不忘發揮專業優勢,多次開展送法下鄉活動,既帶去“有形的法律常識”——法律宣傳手冊4部1000余冊,也帶去“無形的法律服務”——法律咨詢。通過設置法律咨詢臺、發放手冊等形式解決村民關心的農村宅基地、借款糾紛、勞務用工等問題,他讓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營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為夯實鄉村治理發揮作用。
“我們多次組織學校學生送法下鄉活動,一方面讓青年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另一方面也是號召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激情的大學生加入到基層工作中來,讓青年學生在服務中長知識,在實踐中長才干,用自己的雙手助力鄉村振興。” 吳鵬表示。
掛職結束,吳鵬第一時間投入到自己在學校的本職工作中。每逢各類賽會籌備期間,為及時應對志愿者管理過程中的突發問題,他吃住在辦公室,組織安排志愿者熟悉各個點位、把控活動細節,并帶領志愿者們進行不少于10余次的踩點排練,為宜賓市的大型賽事提供了上萬名志愿者。同時,吳鵬對志愿者們的分布點位爛熟于心,能夠迅速應對志愿者管理過程中的緊急狀況,及時調整志愿者點位,為每一場大型賽會活動的有序開展保駕護航。除了志愿者的日常管理,他還將所學理論知識與日常工作開展的實踐活動有效結合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義、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入貫穿實踐志愿服務之中。指導學生申報志愿服務相關的省級、市級課題,并在第二屆四川省高校志愿服務項目中榮獲1金1銅,挑戰杯及紅色專項獲省級獎項3個,所指導的暑期三下鄉隊伍榮獲團中央榮譽。
“在未來工作中,我將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們的殷切期望,在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牢記黨的教誨,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這正是這位有志青年選擇的有意義的、值得過的青春。
(供稿/新聞中心 終審/張青 編輯/王穎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