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我校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成績和教師立德樹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圍繞今年教師節“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主題,我校特推出“致敬40年?宜院教師風采展示”專欄,從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學生工作、社會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展示優秀教師們心懷“國之大者”的風采,讓尊師重教在全校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馬翠:用愛培土護根 讓青春茁壯成長
9月開學季,秋老虎勢頭依舊猛烈。同學們還未返校,但老師們的工作并沒有因暑熱未消而有半點延誤。早已提前進入工作狀態的馬翠今天忙得特別開心,因為她帶過的學生們又致電問候她,向她匯報就業后在工作單位取得的新成績。
“輔導員是距離大學生最近的人,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只有用愛用心培土護根,才能讓孩子們根深干壯,茁壯成長。”作為宜賓市三江新區“優秀高校輔導員”,她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是數理學院團總支副書記兼學生辦公室副主任馬翠,也是第九屆四川省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三等獎獲得者。
2016年1月,馬翠來到宜賓學院,成為了一名專職輔導員。用她的話來說,“帶著這個亦師亦友亦父母的身份,一干就干了8個年頭”。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涉及廣泛,需要關注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學業、生活、心理、就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面對瑣碎繁雜的工作任務,她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真誠地對待學生,以陽光積極的心態感染學生,全力幫助學生迎接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新挑戰”和“新機遇”。

“很多時候看起來繁瑣枯燥的任務其實都承載著沉甸甸的責任和溫度,我們要用心用情去傾聽和了解每一個孩子背后的成長故事”,馬翠深有感觸地談到。一位因和父母鬧矛盾而產生厭學情緒的學生,在她多次耐心地開導和勸解下,與父母敞開心扉,坦誠交流,重獲父母的關愛和學業信心。她表示,在近9年的輔導員職業生涯里,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輔導員既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既是學生的管理者,又是學生的服務者。她所帶學生7人榮獲優秀國家獎學金、19人獲“省級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學科競賽30余人獲國家級獎勵、90余人獲省級獎勵。
結合工作實際,她不斷探索,總結出一套屬于她自己特有的“光電力熱磁”的工作模式。即以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為核心,點亮學生奮斗前行之光;以日常事務管理和學風建設為抓手,為學生成長持續蓄電賦能;以學生需求為突破,不斷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能力;以守護心靈健康為目標,做學生成長的熱心人;以黨團和班級建設為契機,發揮組織育人的磁場效應。
這套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工作實效。她所帶學生黨支部3次獲校級“優秀黨支部”榮譽稱號、1次獲“優秀支部工作法”;團總支2次獲共青團宜賓市委“五四紅旗團總支”榮譽稱號,青年志愿者隊1次獲省級“優秀青年志愿者隊”榮譽稱號。她也曾獲“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為了促進專職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她還擔任“宜理芳華”輔導員工作室負責人,面向全校輔導員組織開展沙龍活動。此外,她還結合學生的學科背景積極打造了體現專業特色的“師范嘉年華”品牌活動,在師范專業認證中獲專家組一致好評。
“輔導員的工作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工作,孩子們的需要在哪里,我們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說起自己的工作,馬翠心中滿是熱情和信心。“能夠見證并促進每一個孩子的點滴進步,哪怕是微小到一次談心談話、一次活動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指導,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她總是力求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實做細。
“感謝輔導員這份工作讓我有機會與大學生孩子們相遇相知相守,讓我感受到工作的無限意義和價值。”對于廣大專職輔導員而言,真正的幸福不是逃避工作的坎坷細碎,而是投身其中,用愛悉心澆灌、培土護根,為學生們的成長提供養分和智慧,守護他們茁壯成長。
(供稿/新聞中心 終審/張青 編輯/王穎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