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四川的群山深處,有兩群年輕人正用不同的方式書寫著青春的答案。在甘洛縣的校園里,宜賓學院的支教學生們用知識點亮孩子們的未來。他們不僅是課堂上的老師,更是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從晨光中的早讀,到夕陽下的社團活動,他們用專業和熱情,為山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在新龍縣的田間地頭,駐村工作隊的師生們正用腳步丈量鄉村振興的每一步。他們走訪農戶、調研產業,將論文寫在廣袤的大地上,把智慧播撒在希望的田野里。
這是兩段不同的旅程,卻有著相同的初心。他們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卻如群山間的晨光,溫柔而堅定地改變著那片圖景。2025年平實之心文化周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系列專題《遠山足跡》,謹以此致敬所有在鄉村振興路上播種希望的平凡人。每一束微光都值得被看見,當微光匯聚,終將照亮星空。
當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仲芳瑤被安排教授體育課時,這個曾經上體育課會暈倒的姑娘,在操場上緊張得滿頭大汗。誰也沒想到,這場看似“錯位”的安排,卻讓她在四川涼山甘洛縣的支教生涯中,收獲了一段跨越血緣的親情。以下是她的支教手記。
我遇到了一朵溫暖的“烏云”


初來甘洛,我幸運地分到了縣城的學校,在我的無限憧憬中,我被分到了體育科目,這好似一盆冷水從頭澆下。對于一個曾經上體育課都會暈倒的我來說,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讓人害怕的,更何況給我安排了兩個班級授課,其中有一個還是初三的體考班,我感受到了無限大的壓力。但也正是在這不可思議的安排中,我遇到了一朵“烏云”。
他的全名叫石云烏且,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第一堂課的例行點名,這個名字讓我好奇,會有人叫成“烏云”嗎? 烏且所在的年級是初三,這學期就要進行體考,而此時離體考僅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于是,沒有一點上體育課經驗的我開始向其他老師學習上課方式,學習練習跳遠、跑步、扔實心球技巧,不想讓學生們因為我的原因而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常常為這事犯愁。
烏且是個性格活潑的男孩,更是一個細心且暖心的男孩,這是我注意到他的第二個地方。他愛在課堂上與我開玩笑,緩解課堂氛圍,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給我帶來了溫暖;他會在我被其他學生氣哭的情況下給我到處借紙安慰我,會在課上主動承擔體委的職責幫助我教學,在無邊的黑暗之中點亮一支火把。經過這些事情后,我開始真正地關注他。而真正讓我感覺親切的是來源于他身上那股勁,我說不清這股勁是什么,但是那股勁有著一種熟悉感,那熟悉感來源于我的弟弟。我曾經也有一個親弟弟,但是他在十六歲時因病永遠離開了我,這也成為了我一生的苦痛。
體考將近,烏且的媽媽給他買了一雙運動鞋。但那雙鞋子其實對于他的體育考試來說,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于是我自費在網上給他買了一雙鴻星爾克的運動鞋,這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希望能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改變現狀。從這之后,烏且與我熟悉了起來,我們加了微信,也時常聊天。那天當微信聊天框彈出“瑤姐”的瞬間,我記得山上的索瑪花開得正美,當他紅著臉說出要認我當干姐姐的剎那,窗外的山雀嘰嘰喳喳,替我給出了回答,或許我早已經將他當作我的弟弟對待,但這一刻,他真的成了我的弟弟。我終于又有弟弟了。
烏且有三個弟妹,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所以這個十六歲的男孩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感。我第一次去他們家家訪,他的父母就要求他殺雞給我吃,我被他們的熱情所打動,感受到了涼山人民的質樸與純真。烏且的父母還鄭重地表示等他們從外地打工回來要以殺豬宰羊這一涼山最高禮儀招待我,我沉浸在熱情的海洋里而難以推辭,帶著幸福的笑容應下了。
第二次去家訪是在五一節,我帶著他們四兄妹去越西縣玩了一次,帶他們見識了許多未曾見過的事物,體驗了一些以前沒有做的事情,他們對這世界充滿了好奇。我希望這能給他們播下希望的種子,未來能考出大山改寫自己的人生。
從越西回來后,我能很明顯感受到他家人的變化。二弟木乃子卡也是我的學生,他平時有一點害羞,但是在我的教導下慢慢變得開朗起來,也會跟我聊天說說他的心里話。三弟木機是個非常靦腆的男孩,烏且曾告訴我,三弟不會叫我姐姐也不會和我拍照,但這兩個事情都在越西實現了,倒是讓烏且很納悶。四妹對我從一開始的敬畏到后來的依賴,再到現在每次分別都哭得稀里嘩啦,還要揮手說讓我下次再來。
第三次去他們家是為了給子卡過生日,雖然烏且說他們從不過生日,但我還是想讓他們體驗一下小朋友過生日的快樂。怎么會有小朋友不喜歡過生日呢……大概是因為以前沒有親人朋友在他們身邊陪伴吧。那天晚上,蛋糕的燭光在他們臉上晃動,我看見了他們眼中的向往。希望在切開蛋糕的那一刻流露而出,充斥整個房間。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的靈魂工程。我希望以后“烏云”能堅持不懈地努力,好好學習,他說想要考我的大學,我鼓勵他說我等著看那一天的到來。此刻,我們真正成為了不同姓氏、不同民族的“家人”,這也許就是支教的意義。
我在大涼山里,遇見了一朵“烏云”,我再次找到了我的家人。
(供稿/學生記者方宇航 供圖/受訪者 終審/張青 制作/余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