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對我來說,不僅是專業,更是生命的表達方式。”談起音樂,王浩然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他是在舞臺上用音符編織夢想的年輕人,在生活中同樣以堅定的步伐書寫著青春華章。作為音樂表演專業的優秀學子、藝術團的管理者、公益活動的踐行者,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在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習旅程中,王浩然巧妙搭建起課堂與舞臺的橋梁。課堂上,音樂理論知識如源頭活水,為作品理解注入深度,使他在舞臺表演時能精準把握情感脈絡,讓每一個音符都飽含溫度與故事。而舞臺實踐則是檢驗與磨礪技藝的熔爐,每一次登臺都是對課堂所學的復盤與升華。
參與學校外出合唱比賽的經歷,成為其專業提升的關鍵節點。在合唱團的磨合中,他不僅雕琢了舞臺表現力,更領悟到團隊協作的藝術,學會在和聲交織中找到自我與集體的最佳契合點。
此外,他不滿足于專業技能的單一發展,主動涉足團隊管理與活動策劃領域。從組織藝術團活動中摸索人員統籌、流程把控與預算管理的門道,這些跨界技能賦予他更全面的視角與更強的綜合能力,使其在藝術道路上前行時步伐更為穩健。
身為藝術團團長,王浩然在學業、學生工作與個人訓練的三重天地間自如穿梭。他以周為單位繪制詳細日程藍圖,將課程、排練與工作事務依重要性與緊急度排序,精準分配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處理簡易事務,如在課間回復工作消息;預留完整時段專注專業提升與課程學習,周末集中精力完成作業與強化訓練。在準備重要比賽的緊張時期,他更是巧妙調度,通過線上方式協調藝術團事務,確保各方進度有條不紊。
在公益之路上,王浩然同樣留下堅實足跡。暑期參與“三下鄉”公益演出,在瀘州合江的廣場上,用音樂傳遞溫暖與力量。這不僅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更讓他深刻領悟到藝術的社會價值,堅定了以藝助人、回饋社會的信念,也在與觀眾的互動中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為藝術創作與表演積累了鮮活素材。
連續三年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多次在省級藝術賽事中折桂,榮耀背后是不懈地堅持與拼搏。對音樂純粹的熱愛,是王浩然心底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支撐他在藝術道路上披荊斬棘。家庭的支持與期許,如明亮燈塔,指引其在迷茫時堅守方向。
然而,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在一次重要比賽的高強度集訓中,反復的配合失誤與老師的嚴厲批評,讓他陷入自我懷疑的低谷,萌生放棄念頭。但短暫的沮喪后,他選擇直面困境,重新剖析作品、打磨技巧,從基礎樂理到演奏細節逐一查漏補缺。這段經歷如破繭之痛,讓他明白挫折是成長的催化劑,唯有堅守初心、奮勇向前,方能迎來蛻變。
談及畢業后的規劃,王浩然目光堅定。他立志成為一名音樂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中,點燃更多學子的音樂夢想,為藝術傳承貢獻力量。同時,他渴望將藝術與社會服務緊密相連,計劃定期組織公益演出,走進社區、鄉村與特殊教育機構,用音樂傳遞愛與希望,讓藝術之美惠及更多人群,在服務社會中實現藝術的更大價值。
對于懷揣音樂夢想的學弟學妹,王浩然真誠分享:在技能拓展上,要敢于打破專業壁壘,主動涉獵音樂制作、藝術管理等領域知識,拓寬藝術視野;積極參與各類演出與實踐活動,在舞臺的磨礪中積累經驗、提升應變能力。別怕犯錯,每一次失誤都是成長的契機。
在回饋社會方面,從身邊小事做起,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音樂支教、社區藝術活動等志愿服務。用音樂傳遞溫暖,不僅能為他人帶去歡樂與力量,更能在奉獻中深化對藝術的理解,讓追夢之路因責任與擔當而更加精彩。
(供稿/學校記者李靖雯 鄭文慧 攝影/學校記者王沈榕香 終審/張青 編輯/王穎 制作/余俊言)